頻道總排行更多
新聞內容
對市政協五屆四次會議第13號提案的答復函
發布時間:2020-09-01 作者:團市委 點擊:0次
市政協社法委: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教育與保護的建議》(第13號)收悉。未成年人教育與保護工作是共青團權益工作重點內容,近年來,在團省委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委積極發揮市未保辦職能作用,切實有效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針對您提出的三點建議,結合共青團工作實際,現答復如下:
一、強化組織領導,夯實工作基礎
(一)強化組織保障。2013年10月,市上對市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組成機構進行了調整。2018年8月,在市綜治委領導下,對市預青專項組進行了調整和加強,由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綜治委副主任楊記明同志擔任組長,市綜治辦牽頭,18個成員部門組成,下設辦公室在團市委。目前,市縣預青、未保工作機構已全部健全。市財政每年下達全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經費13萬元,各縣區均落實了專項經費。
(二)健全工作制度。先后印發《市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專項組工作制度》《市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專項組成員單位任務分工》《關于進一步深化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實施意見》《市政府辦公室轉發市未保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等制度性、安排性文件,進一步明確了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和重點工作任務。建立了聯席會議和信息匯報制度,形成了日常信息按時采集、定期上報,重要時期和敏感節點追蹤監控、實時報送的工作機制。建立考核制度,把預青工作列為平安建設考核重要內容,實行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
(三)壯大工作隊伍。市縣預青、未保機構分別建立聯絡員制度,各成員單位均確定一名科級干部為聯絡員。聘請了46名具有國家心理咨詢資質和法律從業資格的專業人才,擔任市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接線志愿者。與陜西理工大學開展“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合作共建活動,2019年招募了24名心理學與法律專業學生利用周末到熱線開展實踐實習與交流活動。團市委、市司法局為市縣預青辦配備兼職專業律師24名。聯合市綜治、民政、財政、人社等部門制定印發了《關于加強漢中市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每年定期舉辦青少年社工專業人才培訓班培訓青年社會組織骨干,進一步壯大了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者隊伍。
二、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不斷加強
(一)開展重點青少年群體摸排統計工作。2016年,我委積極協調公安、司法、民政、教育、婦聯等相關部門,在全市開展了五類重點青少年群體排查摸底專項行動,建立起我市五類重點青少年群體摸排機制。截止目前,我市現有未成年人73.8萬,五類重點青少年2.9萬名。
(二)組織相關部門針對重點青少年群體深入開展了專項幫教行動。
1.針對有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青少年群體。市縣公安、司法部門積極開展普法教育、社區矯正。檢、法兩部門認真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檢察院成立未檢辦公室或未檢辦案組,加強未成年人刑事專門機構建設,針對“一號檢察建議”,將督導與調研緊密結合,以發現、解決問題為重點,以健全未成年權益保護機制為目標,迅速開展了我市未成年保護暨“一號檢察建議”落實專項督導檢查工作,先后到全市11個縣區部分學校,圍繞4方面25條重點督導內容明察暗訪,將問題反饋各縣區,限期整改;召開并大力開展“雙向保護”,切實維護未成年人權益,將未檢工作納入執法辦案考評;法院深入探索“分庭審理”“圓桌審判”,加強了對未成年被告人司法保護程序的重視,進一步加強少年法庭和未成年人案件專業化審判機制建設。
2.針對閑散青少年,教育部門加大義務教育投入,開展控輟保學工作。人社、共青團、扶貧等部門加大創業就業培訓力度,通過開展電商培訓、青年就業創業培訓等,提升失業青年就業技能水平,為其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3.針對流浪乞討未成年人,各級民政部門、關工委加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力度,持續開展“接流浪兒童回家”專項行動,2019年救助流浪兒童7400人次。建立實施了社會散居孤兒和福利機構兒童最低養育標準長效機制,切實保障了孤殘兒童的基本生活。依托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通過購買“漢中新星兒童成長援助中心”的服務,2019年共救助流浪困境未成年人和替代性撫養困境兒童共計80人,累計329人次;開展心理輔導服務142次。援助流浪困境未成年人72人,其中男孩32名,女孩40名,共計102人次;援助轉介困境未成年人8人,共計人次227人次,為流經漢中的流浪困境未成年人提供生活照顧、情感支持、心理輔導、社會融入和回歸安置等服務。各級公安機關嚴厲打擊拐賣、組織、操縱兒童流浪乞討違法犯罪活動,涉未犯罪逐年下降。
4.針對服刑強戒人員未成年子女,各級司法、民政部門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幫教”活動,切實落實社區矯正及安置幫教各項工作措施,豐富教育矯正形式,拓展安置幫教渠道,提高社區矯正質量,有效預防和減少社區矯正對象和刑釋解教人員重新違法犯罪,依據其家庭情況開展經濟救助、心理輔導等幫扶措施,促使服刑強戒人員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
5.針對留守兒童。成立了“漢中市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市教育局、公安局、團市委等29個成員單位不斷加強溝通,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充分發揮聯席會議對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重要領導作用。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動態管理制度,市、縣、鎮三級均落實專人負責信息管理系統錄入工作,并對錄入信息系統的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實行一人一檔、動態調整管理。深入開展留守兒童微心愿、心理健康輔導、愛心媽媽、困境未成年人幫教等關愛活動,并對兒童主任進行了業務培訓,據統計,兩年來市縣兩級共對1896人(次)兒童主任進行了培訓,對全市176個鎮辦兒童督導員進行了業務知識、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培訓。自2016年至今,我委在市縣兩級共青團發起為留守兒童圓夢“微心愿”愛心公益活動,征集“微心愿”16976個,投入物資130余萬元,贏得了社會各界和上級團組織的一致好評。
三、強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優化成長環境
(一)青少年法制宣傳和自護教育持續深化。為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團市委發揮自身優勢,把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為重要任務,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少先隊建隊70周年等為契機,重點在青少年領域開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好隊員”等主題活動,組建“青年講師團”,舉辦了習總書記賀信精神專題學習教育及百姓宣講和“伙伴講堂”等系列活動500余場次,影響青少年17萬人次。重視青少年自護教育,廣泛動員開展“青春燈塔”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巡講27場。開展在校學生毒品預防教育“五個一”活動,通過參觀一次禁毒展覽,觀看一次禁毒題材的影視、動漫作品或話劇、情景劇,地方特色戲劇等禁毒文藝演出,開展一次禁毒知識答題活動,開展一次禁毒作品征集活動,開展一次禁毒主題班會,推動各學校禁毒宣傳工作整體水平再上新臺階。
(二)積極探索運用新媒體開展青少年網絡普法教育。著力構建“六位一體”新媒體工作格局,在全市共青團系統部署開展網絡文明志愿宣言線上宣傳活動。2017年,團市委聯合傳媒公司制作了“可可小可愛公益劇”—《法治宣傳教育伴我成長》和《遇到問題找法律 維護權益有保障》,運用生動的形式加強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加大對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的宣傳力度,優化了未成年人學習生活環境,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展了兩法兩辦法、遠離毒品等青少年法制及禁毒宣傳。2019年,團市委制作了《漢中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紀實》視頻,廣泛凝聚各方力量,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一路護航。
(三)深入開展校園環境綜合治理。全市各中小學均成立了校園及周邊環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相關工作組織、指揮和協調,結合實際,抓住影響校園及周邊環境的突出問題,對校園周邊的網吧、KTV、歌城、書店等文化出版物市場和網絡安全進行了清理整頓,進一步凈化了校園周邊環境,堅持堵疏結合的工作方法,確保校園及周邊環境的安全和諧。截至目前,全市配備法治副校長725人,共開展升國旗唱國歌儀式1415場次,普法報告會568場次,校園模擬法庭123場次,法治教育實踐活動235場次,“三官一律”進校園活動584場次,校園周邊治理活動989場次。
(四)不斷拓展青少年訴求表達渠道。一是提請市政協開展2019年全市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青少年犯罪專題視察工作,通過實地察看、召開座談會、聽取匯報、委員發言等方式了解我市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現狀,查找制約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針對性意見,努力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環境。配合省人大完成“兩法兩辦法”修法調研工作。二是認真落實密切聯系青年制度,及時了解青年所思所想,聽青年聲、凝青年力,聚青年心,持續深入聯系、凝聚、服務青年。三是深入開展“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每年圍繞青少年社會熱點問題開展專題調研,五年來,圍繞漢中市新生代農民工生存現狀、漢中市青少年預防違法犯罪及減少犯罪事件、漢中市留守兒童生存狀況、漢中市青年社會組織發展現狀以及物流配送青年(快遞小哥)參與新時代社會建設等進行了專題調研,發放調查問卷近2000余份,形成調研報告五篇,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召開面對面座談會5場次,向兩會遞交有關提案16份。期間,我委還組織近50名優秀青少年代表零距離了解市政府機關面貌和工作情況,為青少年在黨政之間架起了溝通橋梁,向黨和政府有效反應了青少年的利益訴求。
四、注重創新,竭力打造品牌工作
(一)深入開展“紅領巾法學院”品牌創建活動。聯合市法院、市司法局、市教育局開展了“紅領巾法學院”品牌創建活動,探索并形成“一條標準創建,兩個方式結合,三個方面共管,四家部門聯動”的工作方法(“一條標準創建”即團省委“四有三明確”標準;“兩個方式結合”即結合常態化法治宣教,結合以案釋法、以案示警;“三個方面共管”即家庭、學校、社會共管;“四家部門聯動”即共青團、人民法院、司法、教育聯動)。截至2019年底累計創建46家市級示范點,創建2家省級“紅領巾法學院”創建單位,2020年創建活動正在有序進行,進一步拓展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活動陣地。
(二)青少年維權陣地建設不斷強化。聯合市教育局、市法院等7家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實施意見》,全面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新陣地。完成了團省委建設身邊的“共青團門店”——青春驛站試點工作,建設快遞小哥“愛心驛站”14家,進一步拓展了青少年普法和權益保護陣地。持續運行12355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與陜西理工大學簽訂“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合作共建協議書,補足了接線人員工作力量,常態化開展熱線服務。2019年推報了寧強鐵鎖關鎮河口村、漢源街道辦東門村和七里壩村為第二期全國“雙零”社區試點。
(三)積極培育扶持關愛青少年成長項目。2019年度省市福彩公益金共資助“愛心守護手拉手”“愛的時光悅讀樂園”、“愛的時光-兒童成長安全教育小課堂”“筑起愛的保護圈——校園安全綜合提升”“興趣課堂、助力成長”“愛呀.愛牙山區兒童護牙公益行”等13個與兒童陪伴閱讀、困境兒童關愛、校園防欺凌等相關的公益項目,重點扶持了“略陽縣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南鄭區義工協會”、“略陽青年志愿者協會”等3個青少年關愛類的公益社會組織。全市46家社會組織申報省市福彩公益項目41個,現已立項35個,立項金額345萬元。與關愛青少年成長相關的項目13個。
衷心感謝您對共青團工作的關心,感謝您提出的寶貴意見。下一步,我委會繼續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開拓思路,求真務實,不斷增強對未成年人教育與保護的工作力度,筑牢社會防線,持續深入推動青少年法制教育再上新臺階。
共青團漢中市委
2020年8月30日
相關熱詞搜索: